由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主办的2019第四届“戛迪奖”空间艺术设计邀请赛评审工作已于2020年5月27日圆满结束。
现协会将评审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大赛演变路径
大赛从2013年第一届举办至今,走过了八个春秋。从首届举办让陈设艺术设计作品在广东乃至全国有一个独立展现舞台的“陈设艺术设计邀请赛”的初心出发,到第二届打出“戛迪奖”品牌,再到本届的燃情换新,为了让“戛迪奖”更专业、更贴近行业发展动向而更名为“空间艺术设计邀请赛”,即在原有“陈设艺术设计类”和“原创产品类”的基础上,新增了“空间设计类”。整个演变是一个透过陈设艺术市场看到陈设艺术设计本质的思辨过程:陈设艺术的核心技术是“空间室内设计”。
历届以来,因大赛涉及的专业链长(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参赛范围广(职业、院校、省内、省外)、评委阵容强、评选规格高、参赛作品水准较高而广受业界肯定。征集数量每届呈上升趋势,本届参赛作品项目数1036项、展板数1464块,同比上届(第三届)分别增加了38.5%和37.5% 。
二、本届大赛工作流程
2月12日:协会发出通知,作品评审方式调整为云评审;
2月25日:公布评审工作负责人名单;
2月27日:协会就因更名而扩大专业评审范围和采用云评审方式出台评审工作指导意见;
3月:秘书处为云评审整理作品;
4月10日:各组确定评委名单;
4月12-13日:职业组、院校组先后召开线上工作会议;
4月11-16日:各评委远程独立操作,完成各自的评审工作;
4月17-30日:秘书处汇总统计;
5月6-11日:各组长审查最终结果;
5月20-26日:获奖名单公示,无异议。
5月27日:评审工作正式结束。
三、应对疫情 调整评审方式
本届评审工作因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由聚集式评审调整为云评审方式,评审过程由各评委远程独立完成线上操作,按各奖项设定的个数,对入选的匿名编号作品列表登记划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结果交到秘书处,由秘书处汇总统计票数,排出次序,差额产生各类获奖名单,最后经评委组组长再次审核后才对外进行公示。
四、作品分组分类
根据本届赛制,参赛作品划分为职业组和院校组。职业组的作品分空间类(397项/6大类)、陈设类(含原创产品类、285项/3大类)进行评选;院校组的作品分空间类(244项)、陈设类(39项)、产品类(71项)进行评选。
五、青年评委担纲
本次评审由协会会长吴宗敏担任总组长,协会学术顾问崔华峰担任评审顾问。
协会副会长兼设计师分会会长谢英凯担任职业组评审组长,协会副会长许牧川担任院校组评审组长。两位组长按协会对选择评委的统一要求以及细分专业的配备需要,各自邀请评委组成职业组和院校组,并按照协会对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召集各自组员举行线上会议,统一评审共识和操作细节。(全部的评委名单详见协会官网www.gacdi.com)
六、评审标准有所调整
在依据专业、公平、公正,以及创意与实例在同等情况下向实例倾斜这两个不变的原则之下,本次评审工作的分类标准有所调整。
由于本次评审是大赛燃情焕新更名后的第一次评审,增加了空间设计类作品后评审标准随之相应调整,要求更高了,主要表现在:对空间设计类:审视主题空间所呈现的适用功能给使用者带来的舒适享受以及技术手法的运用。
对陈设类和原创产品类:审视“软”与“硬”在空间中相辅相成趋于统一的依存关系和主题艺术效果。
经过评委们严格认真评选、秘书处缜密统计、组长再次审核以及对外公示后的评审结果如下:
职业组:
空间类:金奖作品11个,银奖作品24个,铜奖作品53个,优秀奖作品149个;
陈设类( 含产品类):金奖作品9个,银奖作品17个,铜奖作品40个,优秀奖作品102个。
院校组:
空间类:一等奖作品7个,二等奖作品15个,三奖作品34个,优秀奖作品90个;
陈设类:一等奖作品1个,二等奖作品2个,三奖作品5个,优秀奖作品14个;
产品类:一等奖作品2个,二等奖作品4个,三奖作品10个,优秀奖作品26个。
(获奖名单详见协会官网www.gacdi.com)
七、评委的专业点评
评审结束,部分评委们对本届大赛有着这样的点评:
谢英凯(职业组组长、空间类方向评委):本届投稿量对比往年上升幅度较大,反映大赛对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且投稿作品有代表性,在国内同类大赛中属水平较高,可喜可贺。坚持做好一项赛事实属不易,有赖各方支持,定能一直坚持下去。
本届大赛投稿作品偏科比较明显,虽然部分是由于受到商业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影响,但也凸显了酒店部分比较弱,也有部分设计师对本身设计类别定位模糊,投稿类别不够精准。
大赛现参赛类别过于细分,下届可以适当调整,综合化归类。
姜辉(职业组-陈设类方向评委): 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使得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设计行业也是如此。疫情影响了经济,也影响了人们的行为轨迹。今年我们首次采取了云评审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评审方式,我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评委们对参赛作品有更充分的了解和斟酌,欣赏到其美妙之处。
“戛迪奖”作为空间艺术领域的一大赛事,现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我非常荣幸参与了连续两届的评审工作。自“戛迪奖”举办以来,从支持和关注,到参与评审工作,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参赛作品的水平是一年比一年高,无论是职业组的还是院校组的。这些参赛作品的水平,不仅很好地呈现了空间软装一体化,也展示出了当下空间艺术领域的审美高度以及发展趋势,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因此也更值得我们对“戛迪奖”的持续关注和支持。
许牧川(院校组组长):第四届“戛迪奖”空间艺术设计邀请赛评审结束了,这是最特别与难忘的一次评审。参赛作品提交于疫情之前,作品的呈现方式依照着传统的展览与排版方式;作品评审则开展于疫情之后,评审依照着全新的线上评审方式。线上评审带来了全新的阅读方式,没有了琳琅满目的展板,评委们需要在屏幕方寸的流动中,完成对作品的解读;线上评审带来了更纯粹与个人的价值评判,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评委们实际是在通过作品评审检验自身;线上评审亦带来了更公平更开放的评奖流程,没有了评审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与参考,评委们每一轮的评分都是完全独立的提交与公开公平的计算。
在此,我们要特别祝贺本次获奖的同学们,他们和她们的努力和付出当之无愧这样的荣誉。同时,我们更关注入围的几百份作品,正是这样一个整体的呈现,让我们明白,无论疫情如何,美好生活,生态持续,文化自新,传统继承…依然是我们持续关注与努力的方向,这不仅是学子们,也是我们所有设计从业者的责任担当。
(更多评委的发言详见协会官网www.gacdi.com “5月27日二届三次会长会议报道”)
八、结语与期待
本届大赛线上评审是协会应疫情而变的应对措施,虽然是远程各自为战,但评委们依然能做到每一个作品都仔细查看、细致点评,体现出评委们的专业精神及对协会工作负责、对大赛负责和对参赛者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疫情背景下的秘书处远程办公和评委远程评选影响了本届大赛评审工作和颁奖大会的原定进度,但给了我们工作上多样性的新鲜尝试、协同磨合和专业收获,成果丰富。
随着本次第四届“戛迪奖”的延后,第五届大赛将接踵而来。如何在众多同类大赛中“戛迪奖”脱颖而出,一直是协会班子成员思考的问题。随着协会班子成员的年轻化以及在协会多次工作会议上对“戛迪奖”的热议,让我们看到了年轻班子成员的专业激情与行业担当,也看到了“戛迪奖”品牌运营的成长空间和对艺术设计再定义的上升空间,因此,对第五届“戛迪奖”再度绽放新颜值的期待,从现在开始!
至此,燃情换新的2019第四届“戛迪奖”空间艺术设计邀请赛评审工作圆满结束。
期待线下颁奖大会(暂定7月)的召开,让我们共同见证获奖者的荣誉时刻!
感谢参与评审工作的16位评委!
感谢各参赛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们!
感谢大家一直的关注与支持,才让大赛有更精彩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