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科技等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形式融入到了公共艺术内容里。并随着商业区域的高度饱和,消费群体日益增高的审美要求与同行的竞争压力下,公共艺术依然是我们所理解的,仅是将一个装置摆放在公共区域这么简单吗?现在的公共艺术已经成长到了哪个阶段?经过更深入的艺术重组和技术支持后,未来公共艺术是否还有新的发展方向?
2020年8月7日下午,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公共艺术分会(PAD)在广州“泉塘原创艺术空间”举办题为“围观”系列之【刷新 | 公共艺术三人谈】的专业学术讲座。
当艺术的定义被消解打散,当公共的概念被扩展延伸,我们需要“刷新”原来对“公共艺术”的固有认知,重新去考量当下的艺术创作和空间设计与公共艺术不可分割的关系。
本次讲座邀请了: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数字传媒设计专业教师罗保权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交互设计专业教师刘再行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陈设艺术教研室主任姬舟三位老师在讲座中从“数字媒体”、“交互情感体验”、“空间情感”三个不同的方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为大家进行深入探讨。由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客座副教授、无一LEB&SPACE合伙人、奥马文化设计总监赵耕为本次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主持。
▲三位主讲人与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
▲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副会长兼公共艺术分会会长梁永标致辞
▲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执行会长胡小梅参加讲座
罗保权老师在演讲开篇中提到了人类的信息发展史,用生动的方式解释人类是如何将信息与物理世界脱离的;传统的媒介如何通过数字化向媒体发展。未来信息传达数字化的普及将会越来越高。从而引出“公共艺术主体是人民”的核心概念。分享了许多国际上优秀数字媒体与公共艺术结合的案例,阐述了他们是如何做到突破物理性质,实现公共性最大化的。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以“公共”作为前置定语的“公共艺术”产生冲击与影响,若能两者融合,必将互相拓宽边界,实现新的突破。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数字传媒设计专业教师罗保权
刘再行老师尝试从交互式情感体验的角度切入,提供一种新的公共艺术作品创作思路,同时也对公共艺术与大数据结合的可能路径的探索做一些分享。他认为从交互式情感体验的角度看:公共艺术的装置属性不仅仅是一个设备这么简单,核心观念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罗保全老师前面提到的“公共艺术主体是人民”默契呼应。比如大多数公共艺术作品将会以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创作的形式出现。最后重点与大家交流了“非线性叙事的审美体验”以及“自然交互与沉浸体验”。认为沉浸式公共艺术与许多倾向学术技法的纯艺不同,沉浸式用最简单的方式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来,不用过多的思考与深思即可达到与创作者的互动目的,也是现在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交互设计专业教师刘再行
姬舟老师从空间属性与情感体验为切入点,以新的视点探讨陈设艺术的边界,它与公共艺术的关联。在演讲伊始,姬老师先是跟大家剖析了“陈设艺术”的深度含义以及与公共艺术的重要关系,他表示公共艺术与陈设艺术的连接桥梁就是空间情感连接。公共艺术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通过艺术对空间的介入,使艺术与人相遇,使人与人相遇,通过对现状的反思,营造更为和谐的公共空间,因为艺术不光进入到日常生活空间,也逐渐变成人与人,人与环境互动的媒介。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陈设艺术教研室主任姬舟
▲讲座现场来宾愉快交流
就着现场的茶点特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如果说这是一场纯专业纯学术的讲座,倒不如形容这是一群对公共艺术未来发展密切关注的人们聚在一起的一场交流盛宴。
感谢本次讲座承办单位:东它池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